01、徽墨 制墨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,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徽墨是我国书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制墨工艺中的一朵奇葩,在我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徽墨是以松烟、桐油烟、漆烟、胶为主要原料,经炼烟、制胶、和剂、做墨、晾墨、打磨、填字等工序,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。 北宋宣和三年(公元1121年),朝廷改歙州为徽州。从此,徽州成为制墨中心,墨肆林立,出现了“徽人家传户习”的制墨景象。清代制墨业出现了四大名家——汪近圣、汪节庵、胡开文、曹素功等。1915年胡开文制“苍珮室”牌“地球墨”,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金奖。徽墨品种繁多,有桐油烟墨、松烟墨、漆烟墨等几大类型,具有拈来轻、磨来清、嗅来馨、坚如玉、研无声、一点如漆、万载存真的品质,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。同时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,集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造型等艺术于一体,使墨之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。 02、歙砚 全称歙州砚,中国四大名砚之一,与甘肃洮砚、广东端砚、黄河澄泥砚齐名。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(罗纹山)下溪涧为最优,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,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。 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,分为鱼子纹、罗纹、金晕纹、眉纹、刷丝纹等类型。由于其矿物粒度细,微粒石英分布均匀,故有发墨益毫、滑不拒笔、涩不滞笔的效果,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。造型浑朴,浮雕、浅浮雕、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。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。南唐后主李煜说“歙砚甲天下”;苏东坡评其“涩不留笔,滑不拒墨,瓜肤而縠理,金声而玉德”;米芾说:“金星宋砚,其质坚丽,呵气生云,贮水不涸”。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“中国歙砚之乡”荣誉称号。 03、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果形圆润,色泽艳丽;果面洁净,茸毛完整,光滑细腻;皮薄肉厚,甜酸适度;柔嫩多汁,细腻化渣,清香爽口。2015年10月,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 三潭枇杷主产于歙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、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,故名。称为“三潭”,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村一带,群山环抱着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,冬暖夏凉,山峦环抱,“三潭”特有的小气候,终年云雾萦绕,雨量充沛的气候,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 04、问政山笋 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,用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炖烧而成。传统烧法中,一般都用腊肉和竹笋一起炖烧,故又称为腊香问政笋;后来该菜因加上香肠、香菇等增香,故称为两香问政山笋。 问政山笋箨红肉白,质嫩味鲜,加之在烹饪过程中加佐料提味,成菜后,脆嫩可口,笋味微甜,如同鲜笋一样,吊人胃口。 05、石头粿 徽州传统面食,是到徽州早在清代即负盛名,是有口皆碑的美食。粿是徽州地区当地人的俗称,因为制作中用石头压住,所以称为石头粿,也叫黄豆肉粿。 石头粿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,用面皮包上,收口捏紧,推粿成圆饼,然后放在平锅中烙,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压著,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传热均匀,使馅心熟透,饼不翻面而是边烙边按动石头,使内部油脂渗出,一直烙至熟透即成。咬开后香气扑鼻,滋润味美,配汤食用更佳。 06、黄山白茶 黄山白茶(徽州白茶)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28个乡镇,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。2015年10月,黄山白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 黄山白茶富含氨基酸、铁、锌、硒等营养元素,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,高达9.2%,远超浙江安吉白茶,由于其酚氨比较低,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。黄山白茶芽白如玉、叶薄如纸。叶脉呈乳白色,冲泡后似凤羽有兰花香,汤色清澈,鲜爽甜香。理化指标:水浸出物≥35%,游离氨基酸总量(以谷氨酸计)≥7.0%。 07、大方茶 大方茶盛产于安徽省歙南之巅的老竹岭、搁船尖云心寺一带,境内山峦重叠,岗崖起伏,溪涧网布,山涧细水绕山常流,有“石门九不锁,天门夜不关”之称。产区境内多高山,属天目山脉,北面的清凉峰海拔为1787米,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:老竹岭头、石坑崖上、翠屏山、黄平圩、福泉山、老人岩、仙人峰、鸭子塘等。据《歙县志》记载,明代隆庆(1567~1572年)年间有一比丘(和尚)大方,曾在徽州歙县南乡老竹岭上的大方山创制大方茶。 大方茶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、下旬;发芽密度大,育芽力特强,芽叶短壮,白毫显露,叶绿色,抗寒性强,产量高,所制大方茶:外形挺秀、扁平光滑、色泽墨绿、有熟板栗香、香郁持久、味甘醇爽口。 2016年12月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大方茶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 08、纱面 产于歙县南乡。纱面韧性足,咸淡适宜,口味纯正,宜于久贮。先用盐水和面,揉透揉匀,搓成条状,涂上菜油盘放盒中。片刻,再搓成细条,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,一挂为一款,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,下架后盘成饼状,晒干即成。 09、绿牡丹茶 黄山绿牡丹茶制作工艺独特,造型新颖的花型名茶,冲泡后,茶叶树立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,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,又有动人的观赏价值。该茶是由安徽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程师(歙县科技实验站长汪芳生)研制成功的。 绿牡丹是歙县目前创新名茶中最走俏的珍品,以其有:色绿、毫显、香高、汤清、味甜、形美六绝而著称,其别具韵格的特色是:花蒂花瓣排列匀齐,形圆不松散,花朵直径在5.5公分左右,每朵约4~5克。 10、宋村葡萄 宋村,位于歙县桂林镇飞布山脚下的布射河畔,生态极佳,风景如画。因当地昼夜温差大,所产葡萄以口感好、颗粒大等特点,深受市场青睐。宋村葡萄种植面积近万亩,有巨峰、美人指、夏黑等20多个品种,享有“皖南葡萄第一村”、“江南吐鲁番”、“黄山葡萄沟”等美誉。 11、徽州雪梨 主要产地在歙县,栽培始于宋代,历代均被列为贵重果品。徽州雪梨外形美观,皮薄肉细,汁多香甜,脆嫩可口,曾在1934年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。 12、歙县金桔 柑桔中的一个独特品种,桔形小于黄岩蜜桔,大小同四川红桔相似,颜色呈金黄色或金红色。歙县金桔比红桔甜,因香气足,素有“一树金桔十里香”之称。歙县街口、溪口、正口等乡镇出产的“三口金桔”是歙县金桔的后起之秀。 编者按:参考了大量资料,推出本期黄山当地美食特产/物产系列介绍文章;黄山本地土特产/物产有明确出处的已归类到对应区县的介绍文章里;其他不是很明确或是各区县均有出产或是该地区特产/物产品种较少的汇总整理介绍在黄山美食土特产/物产文章中。如有遗漏,欢迎文末留言。 |
Archiver|手机版|积分抽奖|黄山旅游圈 ( 皖ICP备2023014144号 )
GMT+8, 2025-4-26 04:10 , Processed in 0.054964 second(s), 17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