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宏村
黄山旅游圈 首页 美食特产 查看内容

祁门县美食、土特产及物产

2024-11-3 14:29| 发布者: 黄山旅游圈| 查看: 182| 评论: 0

摘要: 01、祁门红茶祁门红茶,简称祁红,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,锋苗秀丽,色泽乌润(俗称“宝光”);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,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(号称“祁门香”),馥郁持久;汤色红艳明亮,滋味甘鲜醇厚,叶底(泡过的 ...
 01、祁门红茶

祁门红茶,简称祁红,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,锋苗秀丽,色泽乌润(俗称“宝光”);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,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(号称“祁门香”),馥郁持久;汤色红艳明亮,滋味甘鲜醇厚,叶底(泡过的茶渣)红亮。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,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。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,下午茶、睡前茶也很合适。祁门茶叶,唐代就已出名。

图片

清朝光绪年间以前,祁门只产绿茶,不产红茶。1875年,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,创设茶庄,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改制红茶,在市场获得了成功,并成为后起之秀。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。

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“高档红茶”,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,祁红被列为茶中“英豪”,每当祁红新茶上市,人人争相竞购,他们认为“在中国的茶香里,发现了春天的芬芳”。 祁红茶宜于清饮,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。

“你们祁红世界有名!”当年邓小平的这一句话足以奠定祁红的地位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一款红茶,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中唯一一款中国红茶,祁红是属于中国,更是世界的。祁门红茶制作技艺,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祁门红茶创制成功,一经问世,即以其超凡出众的品质蜚声中外,祁门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“中国红茶之乡”。

02、非遗美食“徽州字豆糖”

字豆糖主要材料是黄豆、黑芝麻和蔗糖。制作字豆糖时,必须得熬得住时间、耐得住性子,首先炒黄豆、熬糖稀就费工费时,需要多年的经验,才能掌握好火候。将熬好的糖稀分别与磨好的黄豆粉、黑芝麻粉搅拌均匀,制成一大块粉团。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拼字环节,需要与时间赛跑,温度低了芝麻粉就不能与黄豆粉黏连。

图片

以黄豆粉片为纸,以黑芝麻粉条为笔,将要制作的汉字按照笔画拆解,用黑面和黄面镶嵌组成汉字笔划,像搭积木一般,搭好每一笔纹路,最后用一块大黄豆粉片将字裹成60公分左右长的长方体,接下来就是拉长切字。拉的时候要用巧劲,要拉得均匀,才能拉长,拉得整齐好看。

图片

笔画越多,制作起来就越复杂,一般情况下,所有步骤要在半小时以内完成。长方体被拉长到六七米,分成小段,放入切片机内,切成薄片,豆糖中的福、禄、寿、囍、旺等喜庆字,丝毫不乱,令人惊叹不已。

图片

字豆糖是祁门人基于文化与乡情的创造,是各种喜事中不可缺席的糖果。人们在“咬文嚼字”中,品味着黄豆、芝麻和麦芽糖的香气,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福。

03、祁门民间宴请头道菜——中和汤

中和原叫作“中河”。相传,南宋祁门籍著名诗人方岳在波阳为官时,衙署在鄱阳湖边。他见中河水秀且自家乡流来,公余便常来河上泛舟。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,因见河中小虾甚多,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,一尝之下,确实味道鲜美。以后他每煮豆腐,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,还将此菜命名为“中河”,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, 成了宴会上不可少的美味佳肴,其配料也越来越多,味道也就越来越好吃。因“河”、“和”同音,“中河汤”慢慢被人改为“中和汤”,为中和多种美味之意。现在为祁门各类民俗宴请中必上的头道大菜,是祁门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2022年,祁门中和汤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图片

如今,中和汤制法精细,配料考究,首先要选上好的白豆腐,精心切成粒状大小的豆腐块,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,以除去豆腥味。然后将适量的冬笋、香菇、瘦肉等亦切成小块,放到豆腐中,加入清水,大火煮开,多加猪油、葱、蒜、胡椒、盐、味精等作料。其味特别鲜美,令人百吃不厌。

04、千层锅

千层锅是祁门安凌一带的一道美味菜肴。据说这道菜的来历与曾国藩有关,当年,曾国藩率湘军在安凌一带驻军时,经常在堤畔上挖一排灶,架一溜锅,有什么原料都拿来一锅烩,创造出这种即省工省料又独具风味的名菜,后来传到民间,久而久之,叫出千层锅的名头。现在制作千层锅,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人家,做菜的原料不尽相同,但都离不开当地的山珍野味,脱不了农家特色。

图片

干菜、猪肉等食材要提前烧制好,然后再一层层码放进一口一尺二的大铁锅中,干菜放在锅下面,粉丝、肉圆放在上面,红烧肉放在中间,大概有七、八层的样子。摆放好后就架在炭火炉上,一起端上桌。通过炭火慢慢煮,让各种食材味道慢慢混合在一起,吃起来十分美味。

05、黄齑煮笋

黄齑煮笋是祁门名菜,其做法是选取较嫩的白菜,洗净后用清水煮开,注意不可太熟,捞出冷却后,一棵棵码放在木桶或水缸中,适量倒入一点腌菜的酸水,用石块压住,渐渐会出水淹盖住菜棵,数日后即可食用。

图片

成品黄齑颜色鲜黄,有种特殊的酸味。春季选择上好的嫩竹笋,将黄齑切成小段,与切得薄薄的笋片一起,慢火煮至透熟,放入许多辣椒粉,其味稍酸而辣,有种特别的鲜味。有人喜欢在其中加入豆腐片,也有人放些香菇、火腿片,更加鲜美。

黄齑的齑字是祁门土语发音,究竟是何字难以确定。我国古代即有黄齑之名,是腌菜的一种,常用“黄齑白饭”一词形容粗菜淡饭。但细究之下,齑本意是指细碎而较干的东西,而祁门黄齑却是整棵且汁水淋漓,似乎名黄渍更加贴切。黄齑煮笋原料非上品,适口者自珍,不少老祁门人对其有种特殊的偏爱,百吃不厌。

06、观音豆腐、楂子豆腐与苦槠豆腐

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,其来历颇有些神奇,传说祁门古时经常发生饥荒,人们时常挨饿,被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知道后,便教人们采摘一种野树叶,做成豆腐充饥,观音豆腐因此得名。

图片

这种野树名叫腐婢,土名臭娘子,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。摘其当年新发的嫩叶,洗净后倒入清水里,用手揉搓成糊状,再用干净布过滤掉叶渣。然后取草木灰适量,用水调和均匀,亦过滤成灰水。将灰水倒进叶汁中,边倒边用筷子搅动,叶汁渐渐变稠凝固,豆腐即做成了。观音豆腐呈墨绿色,隐隐有些透明。可做菜,入口滑腻松软,芳香清凉,亦是防暑降温的佳品。

楂子豆腐原料为橡树的果实,名橡栗,亦叫栎实,可食,早在《列子说符》中就有“冬日则食橡栗”的说法。从山上将橡栗捡回后晒干,去掉硬壳,把果肉磨成细粉,筛掉粗渣。煮一锅水,待其稍滚时倒入橡栗粉,并搅拌均匀,等到变稠凝固后,取出摊凉,切成块状即成。

图片

苦槠豆腐原料为苦槠的果实,苦槠又名槠栗,为皖南一带常见的乔木,种子如毛栗可食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槠子处处山谷有之,生食苦涩,煮炒乃甘,亦可磨粉。” 苦槠豆腐制法与楂子豆腐制法大同小异,这两种豆腐均呈酱褐色,光滑而微透明,祁门人一般用其配以红辣椒、腌菜等同炒,添加生姜、大蒜和香葱等作料,炒时有讲究,做到锅热油老,慢慢煎炸,切忌乱翻,否则易碎。风味独特,观之如美玉凝脂,食之柔嫩爽滑,鲜爽清香,美味可口。

07、鱼腥草

鱼腥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因其具有浓郁的气味,如同鱼腥而得名,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生佳蔬。鱼腥草味辛性寒,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,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功效。其药理主要表现为抗菌、抗病毒、降压,还有镇痛、止血、抑制浆液分泌、促进组织再生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抗肿瘤等作用。

图片

鱼腥草全株可食,据说福建人喜吃嫩叶,贵州人爱食根茎,成都人根叶均吃,然而祁门人只吃其肥壮的地下茎。各地有不同吃法,有加作料凉拌生吃的,也可连同茎叶煮汤,此外煎炒或腌渍亦佳。在祁门吃法只有一种,一般配以红辣椒同炒。洗净后的鱼腥草根茎,白带微黄,肥嫩柔脆。切成小段,大火爆熟后颜色金黄,在红辣椒的映衬下,分外鲜艳诱人。食之有种特殊的气味,浓郁扑鼻。初食者可能会认为鱼腥之气太重,一时难以适应,然而久食之后,必可习惯,慢慢地更能会体味出其独特的味道,唇齿留香,难以忘怀。

08、朱花蒸腊肉

朱花是祁门人的俗称,即紫藤花。紫藤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观花藤本植物,每年春季开花,紫红色蝶状小花,数十上百朵聚生在枝端,芳香美丽异常。李白有诗云:“紫藤挂云木,花蔓宜阳春。” 祁门山边地头,野生紫藤随处可见,深山老林中甚至有合抱粗的古藤。

图片

紫藤花可药用,医书说其能解毒驱虫,止吐泻。然而祁门乡间,却把它当作上等野蔬,创制出了一道美味佳肴,名叫朱花蒸腊肉。其制法是每年紫藤花开时,将其采下晒干。食用时用清水发开洗净,码放在盘里,取农家上好火腿,精肥适度,切成薄片覆盖花上,加入适量食盐味精,无须其它作料,上锅蒸熟即成。此菜柔韧耐嚼,鲜美无比。

祁门紫藤花虽多,但采摘不易,尤其是晒成干品后,分量更少,因此朱花蒸腊肉在祁门乡间,一般被视作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。

09、高塘肉丝糕

肉丝糕是祁门新安镇高塘村特色美食,春节时,在祁门高塘肉丝糕必不可少,寓意着高福高寿。蒸肉丝糕用米,一般按照30斤糯米加入4斤籼米的比例组成。先将头一天浸泡好的米倒进机器中磨成米粉,接着倒入拌好红曲米粉、食盐的五花肉肉块。做好肉丝糕,肉和米粉的配比很关键。34斤米放5斤肉,放多了,肉香盖过了米香,放少了,没有肉味。

图片

肉和米粉搅拌均匀后,就准备蒸糕了。把搅拌好的米粉捏成大团,一层层铺在木桶里,盖好盖子,起大火蒸。每隔一段时间还要上下翻动一次。一个多小时后,木桶内的米糕就彻底蒸熟了。打开木桶盖,一阵阵浓郁的肉香伴着米香散发出来。把蒸熟的米糕倒入木制框架内,用木棒使劲碾压、按实,冷却一至两天,美味的肉丝糕就制作完成了。

10、鱼咬羊

徽州著名的菜肴,是将羊肉放进鱼腹中,然后用密封的方式烹饪。

图片

相传清朝徽州府的一位农夫,带着四头山羊,坐着一艘渡河的渡轮,因为车厢狭小,一不小心就将一头成年的山羊推到了河中,那头山羊根本就不会游泳,在河面上扑腾了几下后,就掉到了水里面。因为羊的落水,吸引了不少的鱼类,待到羊潜到水下,它们就一窝蜂地涌上来,争吃羊肉。恰好,一名渔夫开着渔船路过,看到这么多游动的鱼儿,大喜过望,连忙收起了渔网。出乎他意料的是,这些鱼不象平时那么活泼,反而老老实实地待在网中,等渔民将网子拉到岸边,带回家中,发现鱼格外沉重,便用刀将一条鱼剖开,只见鱼腹中全是羊肉。渔夫觉得很新鲜。将这条大鱼清洗干净,炖了起来。这样做的鱼儿,肉质香脆,不腥臊,味道独特。后来,一些本地的美食爱好者也尝试着做了这种味道不错的菜肴,从此,当地人就把这种食物叫做“鱼咬羊”。时间长了,就成为了一种著名的徽菜。

11、黄心猕猴桃

猕猴桃,祁门人习惯上称作杨桃,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来黄山,曾对猕猴桃作过一番研究,说“其形如梨,其色如桃,而猕猴喜食,故有诸名。”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中南部,是当今世界上时兴的水果。它果味酸甜,营养丰富,据科研部门测定,猕猴桃每百克鲜果约含维生素C达100—420克毫克,最高可达1000毫克,比梨高10倍,比苹果高40倍,比葡萄高50倍,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。猕猴桃汁还能阻断人体内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,从而防止这类物质所引起的肿瘤。所以,人们将它誉为“水果之王”。

图片

猕猴桃全身都是宝,果实除可食用外,还可制果酱或酿酒;根入药,有清热利尿、散淤止血之功用;叶能止外伤出血;树皮和髓可造纸。

图片

祁门气候、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宜猕猴桃的生长,县内有丰富的野生猕猴桃资源,年可采量在100万斤以上。每年白露过后,深山野坳、田头地角,到处都有猕猴桃长长的藤蔓,垂挂着一串串铃铛般的果子。尤以生长在赤岭、历山、牯牛降等高山区的“黄心杨桃”最为香甜,有“十月杨桃赛荔枝”的说法。

1983年,安徽省农学院将祁门猕猴桃命名为中华猕猴桃-“祁门9号”。其特点是:汁多、皮薄,酸甜可口,风味殊佳。而且是真正来自大自然的绿色食品。

12、祁术

祁术为白术的一种,是名贵地道中药,因产于祁门而得名。我国浙江、江西、云南等省均产白术,但以祁术品质最优,为白术最上品。

图片

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、多云雾、土质肥沃的山坡上,怕高温,忌积水,较耐寒。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高20—80厘米,上部有分枝。叶为卵状披针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两边有柔毛,有暗红色长柄,头状花序较大,开白花略带黄色。瘦果密集羽状冠毛,籽比芝麻籽还小,灰黑色。根状茎大者如拳状,形似如意,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,如鹤颈形。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,总结了一句俗语“鹤颈如意形”来概述其特征。断面色白质润,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,味先甜后苦。

图片

祁术以块茎入药,具有补气健胃、补血、壮筋等功能。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就载有白术“气味甘温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,死肌痉疸,止热,除热,消食。久服,轻身延年不饥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,“其功用甚火,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,益气生血,进饮食,治劳倦,化疟癖,除呕吐,消痰水,遂水肿,止泻痢,收白汗,长肌肉,理心下急满”。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,形容说:“一场大病,祁术不离,吃上两斤,上山有劲”。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分含挥发油,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、降糖、强壮、抗血凝等作用,可用于治疗肝炎、胃溃疡、糖尿病等疾病。

13、“九制”黄精

黄精在祁门民间又叫作老虎姜、鸡头参等,古称黄芝,意为象灵芝一样的灵丹妙药。黄精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具横生根状茎,肉质肥大。地上茎长而较柔弱,一枝多叶轮生,叶短似竹,线状披针形,先端卷曲而缠绕它物,无柄。夏季开花,花梗下垂,花白色钟状,浆果球形,熟时黑色。

图片

中医学上以黄精根状茎入药,性平而味甘,有补脾润肺、益气养阴、安五脏、强筋骨、止寒热、填精髓的功能,主治脾胃虚弱、肺虚咳嗽、消渴等症,是一味疗效很好的中药。杜甫诗云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久服黄精令人神清气爽,延年益寿,相传明代高僧海玉大师在九华山百岁宫山洞内苦修,不进米饭,只食黄精,活了110岁。

图片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Archiver|手机版|积分抽奖|黄山旅游圈 ( 皖ICP备2023014144号 )

GMT+8, 2025-4-26 00:15 , Processed in 0.023933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22-2025 黄山旅游圈.

返回顶部